星期日, 4月 30, 2006

[書本]我,機器人

說真的,我看我之前那一篇的大頭照,還越看越厭煩了起來
總覺得自己呆頭呆腦,對自己又一副肚子冷笑的樣子,實在不太可觀,大家見諒。
對於我今天想說說的這本書「我,機器人」,我想從比較不一樣的觀點
因為網路上,對於艾西莫夫,對於他的「機器人」系列、「基地」系列,許多人多有著墨
我在多說些什麼,對於文章的閱讀性未必有所增加,倒不如換一點心理學的角度

「我,機器人」這本書,從一個新聞記者訪問高齡的機器人心理學家凱倫開始
讓回憶成為主線劇情,帶著讀者看到未來架空世界中,一個個新型機器人的問世,以及發生的問題
當然最後問題都解決了,而令人深究的是,怎麼機器人會有心理學?
以一個受過心理學質化量化兩邊薰陶的我來說,今天艾西莫夫所揭櫫的機器人心理學
其實正足以諷刺、建議,或者說,引導未來心理學該去深思的方向

質化與量化一直為心理學兩大支柱,也是開啟爭吵的兩端
有趣的是,當心理學其中一邊消失不見,反而心理學也不能再稱之為心理學
譬如,只剩質化,那麼可以改叫個人主觀心理學,缺乏可重複性,可驗證性
又譬如,只剩量化,那麼就可以改叫機器人心理學,是的,這不就是女主角凱倫的職業嗎?
那為何我前一段又說,這本書所說的心理學,或許可以幫助現在的心理學?

因為書中的凱倫,是一個以數學思考世界的人,對她來說,真正的人類反而令他厭惡
而機器人因為遵循著機器人三大定律,一切的思考皆以數學方式運作,擁有完美的迴路
所以總是令凱倫覺得可以親近。
而偏偏有趣的是,全書六個短篇,講的卻都是機器人在三大定律之外,衍伸出理性外的缺失
而理性的缺失,是不是正巧可以被我們說成是一種感性,或說情感的偽似?

以「騙子」此篇來說,一個能夠與人類思想波段同調的機器人,成了心靈透視能力者
這已是超個人心理學的範疇,而凱倫以及另外的三個同事,則是要在數學規則下,找出他如此獨特的原因
但當大家發現這個機器人可以幫他們問到別人的隱私,又隱隱然地把他當成通靈者,說起「謝謝」來了
然而因為這個機器人也是遵循機器人三大定律,亦即第一定律: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,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
所以當機器人也發現每個人心中的癥結的時候,他選擇「欺騙」當事人,說出善意的謊言,以免當事人受到傷害
對這個機器人來說,人類受到傷害,不只是生理層面了,也包括了心理層面。
所以最後當凱倫識破了這個機器人的矛盾,在不停拋出兩難問題給這個機器人後,這個機器人最後「瘋了」。
是的,一個機器人會瘋了,是因為最後當他無法處理兩難問題時,正子腦迴路短路造成機器人功能癱瘓。
但是反觀凱倫,則用一種痛苦難過且生氣的口氣對著癱瘓了的機器人說:「騙子!」

特別提出這篇故事的想法在於,機器人應該是用迴路模擬感情的,應該是沒有超能力的
但在理性的軀殼裡面,卻因為一些錯誤的生產步驟,出現了「突變」,產生了具備超心理能力的機器人
而正因為依循著機器人三大定律,所以反而讓這個機器人產生了「欺騙」這種好像人類才會做的事情
理性的缺失中出現了感性,感性的缺失中出現了人性,可說是這篇故事中最令人感到獨特的觀點
而至於最後機器人如瘋了般的情況,正可為機器人的人性做了最好的註解。

當然,我前面的申論,是立基在數學原理可以模擬人類思考迴路,生理可以架構心理的某種假設上
或許很多目前心理學家,都不是認同就是反對這樣的觀點
但艾西莫夫反而從這種二元對立的角度中岔出一條新路,純粹的理性是可以淬煉出某種疑似的人性
即使,那可能只是一種機器人的幽魂,而不是真正的人性。

PS.如果從佛乘的角度,八道輪迴中的礦物道,是否唯有在經過極為繁複的數學解讀後
才有可能讓我們發現他們生命躍動之處呢?
又,如果眾生皆有佛性,那機器人的發瘋,是否也可以視作一種佛性真實的顯現?


我機器人的書皮我是買這版的,很便宜
才一百零五元,夠俗,人人都該有一本。
大家可以到博客來順便看看書的簡介,也是蠻不錯的

沒有留言: